印刷問答為您提供印前,印中,印后以及設計的相關問題咨詢與解答,印刷案例規格及印刷報價,讓您實時了解在印刷中的各類相關問題及印后相關問題,并提供印刷時的注意事項,為您提供各類印前印后的相關問題解決方案
印刷問答 2022-08-12 22:07 229 0
中國是印刷術的故鄉,也是印刷史的故鄉。宋人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記載畢昇發明活字印刷的情況,起首即說:“板印書籍,唐人尚未盛為之,自馮瀛王始印五經,已后典籍,皆為板本。”
像沈括這樣對印刷史抱有興趣的著作者,后世代有其人,他們會隨筆記錄與印刷相關的所見所聞,但古代中國一直未能產生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印刷史的論著。直到清末民初,葉德輝撰成《書林清話》,孫毓修撰成《中國雕版源流考》,始大量輯錄歷代印刷史史料并有所論斷,為后來的印刷史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《武英殿聚珍版程式》插圖
在隨后的一百多年里,中國印刷史研究不斷深入,成果蔚為大觀,出現了一批代表性著作。經過幾代學者的持續努力,雕版印刷發明之后、西方技術傳入之前,包括印刷技術、印刷行為吉印通刷文化在內的中國印刷出版歷程被充分揭示,中國首先發明印刷術的事實也廣為人知。印刷史已成為中國史和科技史的重要篇章。
1
“三重證據法”之外
通過語言學對印刷史進行詞義考辨
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的艾俊川,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,現為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、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鑒定專業委員會委員。在他看來,當前中國印刷史在學科建設、史料發掘、方法運用等各方面均大有建樹,但與任何學科一樣,印刷史研究也有不足之處。
比較明顯的是,一些重要問題未得到解決,如雕版印刷的起源年代、某些活字版的材質和制作方法等,都存在爭議,尚無定論。相對隱晦的是,若干已有的“定論”也存在疑點,令人難以遽信。如一些重要概念未得到科學界定,一些具有“特殊性”的印刷品未經嚴謹鑒定,此前結論難避望文生義之嫌,影響到人們對中國印刷史的準確認知。
明金屬活字印本《武元衡集》
王國維倡導歷史研究“二重證據法”,早已深入人心。在古器物研究中,有學者提倡“三重證據法”,即從文獻記載、目力觀察和科學檢測三方面入手尋找證據。艾俊川認為,印刷史研究的實物對象,本質上也是古器物,自應采用上述“三重證據法”。印刷又是與社會、文化和商業結合得十分緊密的技術,古人記錄印刷事物更偏重于使用日常詞語而非專業術語,因而必須辨明考實其準確含義。如此看來,研究印刷史的方法,除了文獻引述、版面鑒定、科學檢測以外,還應加上通過語言學進行的詞義考辨。這樣,由多種方法得到的多重證據,可以架起實證之橋,引導我們跨越語言陷阱和視野盲區,接近和還原歷史真相。
綜合運用上述方法,艾俊川研究中國印刷史上在學界進行過激烈討論或已形成“定論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難問題,得出了一些與過去不同的新論。他撰文成書,由吉印通書局2022年1月出版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。
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
在書中,艾俊川以印刷術的產生與發展為主線,肌理分明地勾勒出雕版印刷、活字印刷及鉛印、石印、油印等的應用及其對文化發展的推動,又尤其詳于活字印刷。從印刷術起源到近現代印刷和出版文化,貫通了整個中國印刷史。
書中既關注書籍實物,注重對印刷過程中物質載體的研究;又強調通過語言學進行的詞義考辨,對于與實物技術特征不符或沒有實物可以對照的文獻記載,確定詞語的真實含義,并在書中提出不少新問題。
比如我國雕版印刷最早起源于初唐嗎?為什么說“銅版”一詞義同“監本”?如何鑒定木質、泥質和金屬材質的活字印本并分析判斷其制字排版過程?清末為何涌現出雕版翻刻石印本和鉛印本的反?,F象?傳統活字印刷為何未能取代雕版?對于中國印刷史上的諸多疑難問題,本書在堅實的實證基礎上,得出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新論。
活字印版
2
早期印刷工具基本失傳
墨痕印跡保存了工具、工藝的細節
印刷史是一門技術史,研究技術和工藝的興廢變革,與單純的文史研究比起來,其研究對象和論證依據更加豐富,既有實物,又有文獻。實物包括印刷工具吉印通成品,文獻則包括對技術、工藝的說明和一般記載。但印刷術又是在生活中產生、使用的技術,人們對身邊事物往往視而不見,對相關史料無心留存。
從技術資料看,除了雕版和木活字,早期印刷工具基本失傳,技術、工藝說明存世無多;從文獻資料看,多數未留下詳細、可靠的記載,今天的研究只能根據古人的只言片語來分析推斷。但“印刷術是一種實用技術,研究歷史上的印刷問題,最好的實證資料是各種實物,如印刷工具、印成品,其次是技術文獻。中國印刷史研究存在工具缺失、文獻記載不足的困難,但也有一個巨大優勢,就是擁有巨量書籍等印刷品。它們是印刷技術的直接產物,其墨痕印跡保存了工具、工藝的各種細節,足以在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。”艾俊川說。
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內頁圖
(本文原載于《封面新聞》)
基本信息
作者:艾俊川
書號:**8-*-101-1*422-1
出版時間:2022年1月
定價:66.00元
開本:*2
裝幀:紙面精裝
字數:240千字
頁碼:**8
CIP分類:TS8-0*2
主題詞:印刷史—研究-中國
內容簡介
研究印刷史的方法,除了文獻引述、版面鑒定、科學檢測以外,還應加上通過語言學進行的詞義考辨。這樣,由多種方法得到的多重證據,可以架起實證之橋,引導我們跨越語言陷阱和視野盲區,接近和還原歷史真相。
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綜合運用上述方法,研究中國印刷史上在學界進行過激烈討論或已形成“定論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難問題,如雕版印刷起源年代、金屬活字的制版工藝、特殊材質印版的鑒定與辨訛、中西印刷技術的競爭與交替等,得出了一些與過去不同的新論。
作者簡介
艾俊川,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,現為《金融時報》編輯、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、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鑒定專業委員會委員。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員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。研究興趣為印刷史、貨幣金融史、文獻學和近世人物掌故,著有《文中象外》(2012)、《且居且讀》(2021)等。
編輯推薦
★內容全面。本書以印刷術的產生與發展為主線,肌理分明地勾勒出雕版印刷、活字印刷及鉛印、石印、油印等的應用及其對文化發展的推動,又尤其詳于活字印刷。從印刷術起源到近現代印刷和出版文化,貫通了整個中國印刷史。
★方法創新。本書開中國印刷史研究新風,既關注書籍實物,注重對印刷過程中物質載體的研究;又強調通過語言學進行的詞義考辨,對于與實物技術特征不符或沒有實物可以對照的文獻記載,確定詞語的真實含義。
★新見迭出。我國雕版印刷最早起源于初唐嗎?為什么說“銅版”一詞義同“監本”?如何鑒定木質、泥質和金屬材質的活字印本并分析判斷其制字排版過程?清末為何涌現出雕版翻刻石印本和鉛印本的反?,F象?傳統活字印刷為何未能取代雕版?對于中國印刷史上的諸多疑難問題,本書在堅實的實證基礎上,得出許多與過去不同的新論。
★圖文并茂。本書配有一百三十余幅圖片,其中不乏作者私藏的珍貴古籍書影,幫助大家理解印刷過程中的細微現象,圖文互證,古色古香。
購買鏈接
推薦閱讀
上書坊丨艾俊川著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
編輯說|一本書撥開中國印刷史的煙云
艾俊川 |《紅樓夢》里,“燙蠟釘朱”是指什么
楊小洲:也談傳統活字印刷為何未能取代雕版
榜單丨艾俊川著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入選2022年2月吉印通讀書報月度好書榜(20種)
榜單丨艾俊川著《中國印刷史新論》入選人文社科中文原創好書榜第*4期
這次我們聊一聊畫冊設計中的技巧,因為畫冊中有非常多的文本與圖片,尤其考驗設計師的對于圖文的編排能力,而且有很多同學對于多文本有密集恐懼癥,光是看到一堆的信息就已經心態炸了。其實畫冊設計一旦理解了其中的方法,做起來就不難,很多同學之所以排列...
2023-03-22 121 0
PS摳圖ps基礎photoshop磨皮ps轉手繪021yin.com/v_show/id_XNjM*OTgwOTA0.html
2023-02-15 130 0
信封印刷廠家,信封印刷公司為您提供信封印刷咨詢,信封印刷案例,信封印刷規格及信封印刷報價,讓您實時了解信封印刷廠家的最新規格及報價,并提供信封印刷時的注意事項,印刷出讓您滿意的信封印刷產品。
2023-02-03 296 0
“走進來”擦亮老工人文化宮“新手刺”通信員姚怡祝盼工人日報-中工網記者毛濃曦秦腔清唱《楊門女將》,折子戲《洪湖赤衛隊》《二進宮》《殺狗勸妻》《小姑賢》,眉戶《屠夫狀元》……前不久,在名家輩出,號稱“世界藝壇三大古老劇社”的陜西西...
2022-12-23 123 0
打印機掃描文件到電腦上的辦法如下:1、點擊起頭圖標,點擊設置進入。2、在系統設置界面,點擊設備的選項。*、點擊打印機和掃描儀,選擇打印機設導讀備。來自4、點擊后選擇辦理選項。*、點擊打印機的名稱,切換打印機掃描儀功用,選擇翻開打印...
2022-12-15 134 0
你沒有看錯!本版本集成了大量關用的外掛濾鏡、插件,僅撐持WIN10系統以上,功用未做任何精簡,完好功用僅加強組拆而成。目前無敵加強版集成了多種增效濾鏡,包羅CameraRaw1*濾鏡,TopazLabs系列濾鏡,FlamingPe...
2022-12-08 172 0
本文暫時沒有評論,來添加一個吧(●'?'●)